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座培训
复旦大学金融投资资讯-中国应该有更长远的货币政策目标
复旦大学金融投资资讯-中国应该有更长远的货币政策目标
张军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近期,在“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5)颁奖典礼”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出席并发表演讲。在演讲中,张军教授就“为什么现在央行的货币政策表现得如此谨慎?为什么中国的结构改革和转型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中国的央行有没有手段来配合支持中国的结构转型和结构改革?“这三个问题做出了如下阐述。对于“为什么现在央行的货币政策表现得如此谨慎?”这一问题,张军教授首先给出了相应的数据来支持其对于央行货币政策“谨慎”态度的论断。他指出,由于PPI已经连续46个月保持负的增长,所以用PPI来做调整的话,中国现在实际的利率应该是两位数。同时中国的融资成本在经济下行之时依然居高不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显然并不宽松。这一谨慎货币政策的背后正是央行对中国经济通过结构性改革来回恢复增长力的希冀。对此,张军教授指出如今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并非完全由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所致,因此仅依赖结构改革会使中国经济面临越发严重的通缩紧锁问题。对于“为什么中国的结构改革和转型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张军直截了当地指出,当经济下行到今天已经明显低于潜在增长力的时候,仅仅依赖结构改革不仅不能让经济恢复到它的潜在增长的轨道,而且会进一步加剧经济下行压力。最后,对于“中国的央行有没有手段来配合支持中国的结构转型和结构改革?“,张军教授指出相比十多年前,中国的央行已经掌握了更多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金融市场和货币领域里的统计数据也更加完备。因此,央行完全有可能通过创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来精准支持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结构的改革。在此情况下,央行需要做的是把所谓中性的货币政策要调整到不仅对中长期结构转型有重要的积极影响,而且也有助于在短期内让中国经济能够走出再通缩的通道。
上一条: 复旦大学商业地产培训班-项目背景及特色 下一条: 复旦骆玉明:老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