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座培训
复旦大学EMBA《危机管理》|上课记
复旦大学EMBA《危机管理》|上课记
复旦大学EMBA项目
王晓庆
复旦EMBA2014秋1班
全班同学起立鼓掌,掌声经久不息。这样的场景,在鲍勇剑老师《危机管理》课程的最后一个下午,出现了两次。
这是大陆学生鲜少采用的表达敬意方式,2014秋的50多名同学在四天酣畅淋漓的课程之后,借此表示了对鲍勇剑老师的感谢和尊敬。
令人尊敬的,是鲍老师对待课业的诚意。
诚意满满的鲍老师,从课前开始,就用了三封署名信表现出了其与众不同。三封信的内容层次递进,节奏清晰,向同学们介绍了《危机管理》课程预习的要领。
虽然认真准备了课前信,鲍老师也些许无奈地这样开玩笑:发了你们也不会看。但是,我想也不尽然,总有学霸同学会依此认真预习,提前从中汲取养分。
正式亮相的鲍老师,在第一天的课程开始之前,就拿着名单一个个走到同学们面前,握手打招呼:某某某,谢谢你来听我的课。这样别致亲和的开场,令人眼前一亮。
在介绍四天的课程安排时,鲍老师说:我知道你们的学费很贵,所以,考试和讨论不会安排在课堂时间。于是,四天的时间都是他在实打实地授课,纯干货。
这活,听上去容易,但是四天不间断的脑力劳动加体力劳动,有多艰辛,只有在他坐下来擦汗的时候、乘着播放视频间隙闭目养神的时候,我们才能感受到。
授课四天中,精致的课程安排、出色的表述能力、系统的理论知识……鲍老师用这些能量成功地引导了同学们的意愿。甚至咱班那位平时漫不经心、鲜少听课的某上市公司副总,都拿起了笔,记笔记。这场景,一年半以来,我们从未见过。
还有个让人感动的细节,是鲍老师注意到了咱班听课最认真的同学,在课堂上给他颁了“最沉默力量”奖。这位袁君同学是咱班上课最认真的一位同学,每次上课都会把笔记记得满满,全程聚精会神地盯着授课老师,不插话,但是接收了所有的信号。鲍老师敏锐地发现了他,并公开称赞。
面对“迟到”这个“顽疾”,鲍老师更是四两拨千斤地化解,用“谢天谢地你来了”这种巧妙的方式,将惩罚和同学的注意力平衡。
课业上,鲍老师用理论框架讲解了危机决策和危机管理的“道”,让我们感受到大系统背后的秩序,主题信号清晰;他还用独特的角度和清晰的逻辑,传授了危机管理的“术”,甚至让我们认为三鹿公司也有救。
鲍老师在课堂上能照顾到尽可能多的同学,与其对话、交流;选男女同学上台做表演,点人能力也敏锐得惊人;课后,面对拿着书去求签名的同学,他甚至可以提笔就写出同学的名字……这些授课技巧和天赋成功地汇集了微意愿,形成了“场效应”。
第三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模拟,鲍老师更是化身导演,生动地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微冲突,动平衡”。同学们设身处地地参与了危机管理的过程,情境代入之后,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危机决策和危机管理中的系统理论如何实操。
模拟之后,大汗淋漓的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说:“这活,真不好干”。
最精彩的部分,在ending。最后一天下午,鲍老师将同学们七嘴八舌提取的课程关键词,用他神一样的逻辑串了起来,串成了四天课程精华的综述,带着我们系统地回顾了四天学到的东西。形式别致、内容饱满,惊为天人。
这个ending,是最高潮,之前埋头玩手机的女同学都抬起头来仔细听讲。下课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蔡姓女同学,还在微信群里连声惊呼:帅爆了!
课后,我问一位做制造业的同学:鲍老师讲的案例多是社会层面的危机问题,对你们to B的企业用处不大吧?这位涌泉同学说:非也,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面对危机的处理逻辑和理论基础是相通的,受益匪浅。
这位涌泉同学还说,这是真大师,在传播的是爱和正能量,听课到最后,我都感动的想流泪。是谓,师之匠心。
于我而言,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切身经历过很多危机事件,听了鲍老师的课程,才明白“unknown unknown”,才能将过往的经验系统梳理。找到了理论依据,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开始学会“眯着眼看大关系”。
如是。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
上一条: 复旦大学商业地产培训班-项目背景及特色 下一条: 复旦骆玉明:老子智慧